close

 

   

        以為鄭捷是單一個案嗎?其實不,有許多人和他有一樣的困擾,只是他沒有告訴你,也尚未出現明顯的怪異行為,所以你以為他跟我們都沒什麼不同。

 

捷運隨機殺人事件發生至今已七天,在這期間,有許多溫馨的畫面上映著,透過網路的號召,有些人用歌聲陪著大家坐捷運;也有一些人在江子翠出口外放滿了花束和祝福;但同時也有更噬血的報導一件件不斷在網路、電視上播送,連鄭捷喜歡吃加辣鵝心這都能成一篇新聞,嗯,根據孩童時代當過兒童日報記者經驗判斷,接下來他身家背景、同學、朋友、老師可能都會被挖出來吧,反正越多看似與常人不同的資料越能拿來證明「難怪他今天會殺人」這件事。等等,這不是便利商店集點數啊,集越多能換得「鄭捷殺人真正原因」的答案(?)

 

 

鄭捷的父母今天出面了,先前一張書面道歉聲明讓多數人感到不滿,認為沒有誠意,而下午在江子翠站的公開聲明,父母的泣不成聲,鄭爸爸說希望法官能速辦,我不清楚這樣的聲明是自己擬稿或由他人撰寫,我只知道,做父母的在媒體或大家面前說出這些話,是很痛的;有人說他們不愛鄭捷,否則應該會去看他;更多人說下午聲明發表完後,他們搭上計程車至台北車站後,跳上機車便離去了;越來越多人說鄭家確實後台蠻硬的,所以媒體才挖不到他們的資訊,於是開始有人說這個公開聲明是在作秀,不管是何種聲明,絕對都無法讓每個人都接受。坦白說,在這個敏感時刻,做任何舉動都無法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即使到受害者靈堂前道歉想必也是一陣追打,而鄭捷父母是否願意去看鄭捷取決於他們自己的選擇,如果因大眾認為應該要去看,所以他們才決定去看,那這一點意義也沒有。看到公開聲明時,我很難過,一個渴望愛的孩子和一對可能不知道如何付出符合孩子所期待的關愛的父母,就這樣錯過了。

 

 

事發後多數人譴責父母沒有給予鄭捷愛、關懷和尊重,所以才導致他鑄成大錯。如果你是父母,請去問問你的孩子,在他成長過程中,你是否曾經做了什麼事,讓他一直放在心裡,而且他非常在意只是沒有告訴你、他可能也因為這樣而對你產生很大的情緒,只是沒有告訴你?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有些事不說,不表示不在意,也不表示沒有情緒,可能只是暫時壓下來或用其他方式排解;如果你還沒當父母,請回想看看成長過程中,父母曾經做的一件讓你至今難以忘懷的事,只要一提起,你的內心仍會覺得有點激動,而你為何沒有出現較激烈的行為?人與人之間最難解的題目即是關係互動,特別是原生家庭,成員間彼此互相影響,不需替他人家庭貼上各種標籤,這樣做只是想突顯自己和他們有多麼不一樣,但你可曾想過,你身邊可能曾經出現幾個類似鄭捷這樣有一些怪異想法但多數時刻卻貌似正常的人?而這些一定都跟家庭缺乏溫暖有絕對關係嗎?他們或許不一定會出現激烈的行為舉止,所以你至少目前覺得安全。輔導機制經過這次事件後應該又要被拿出來檢討﹝題外話,希望不要因此而成為心理師法下修的一個理由﹞,通報不夠快、輔導老師缺乏靈敏度等等,啊反正各種能拿來攻擊的角色都扯進來做大雜燴吧,一起大鍋炒或許比較不寂寞。

 

 

受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承受的壓力同樣沉重,這無關乎鄭捷究竟是被判何種刑責,網路上已開始有鄭捷父母的八卦,對我來說,無論他們家後台有多硬或是發表聲明完後快閃是否為作秀,我都不是很在意,並非無法同理受害者家屬失去親人的痛苦,而是我選擇相信真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這件事情發生,於是也能理解加害者家屬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會去質疑他們下午掉的那些眼淚究竟是否從鱷魚的眼睛所流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家庭很重要,撇開少數,相信多數父母都還是愛著自己的孩子,但你付出的愛和關心,是否和孩子的需求是相同的?或者你是給孩子拼了命、死了都要愛的那種「窒息的愛」?愛需要溝通和討論,更需要互相理解。或許經由這件事,可以試著和重要的人一起互相談論關於付出和關懷,這並非斤斤計較,而是要正確了解對方以及表達自己的需求,才能讓關係的品質更好;當然更重要的是,試著多關心身邊的人一些些,了解若他們有心理有困擾時,可以提供哪些資訊,例如:張老師、生命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諮商診所等等,若是學生的話,建議可至學生輔導室預約諮商。在這些情緒過後,社會大眾更應該平靜地深思的是環境以及教育,而不是鄭捷究竟喜歡在滷味攤點什麼東西來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risty 的頭像
    Christy

    勞闆娘的現實世界

    Chris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