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到就業博覽會晃晃,順便探一些人資朋友的班,幫朋友整理資料時看到一些神奇的履歷表,比如說照片沒使用證件照或是畢業照,反而用自拍照,那種大頭狗的角度;又回想起先前工作時看過了許多履歷表,撇除各種照片不說,自傳的寫法好似有個公式,一半以上的人家庭簡介都是在描述父母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求學過程也有人從幼稚園一路寫到研究所及當兵,我看完都捏了把冷汗,委婉地告訴他這部份精簡地寫就好,應要多強調自己的專業能力才是。
現在許多大專院校在學生大四時,會請專家至學校教導學生如何寫履歷表和自傳,有些公司並不收人力銀行的制式履歷表,希望你能有屬於自己的介紹。再加上求職時若能備妥針對不同公司及職缺有多份履歷表,相信是有幫助的。但在這些教學過程中,多數是針對國內企業所要求的資料去講解,對於國外企業的倒是並沒有特別提到過。
中西文化的差異,除了造就對工作的認知不同外,在申請工作前的一些程序上也有些不同,其中就屬履歷表格式的差異了,一般國內企業多數都有自訂的履歷表格式,常有學生在找工作邊寫履歷表時問我:「老師,為什麼要寫這麼多啊?」有的公司或許因為職務關係,所以要求應徵者必須要去申請良民證,那不就是要證明這個人並沒有任何犯罪記錄?甚至在履歷表上要你勾選是否有穩定交往中的對象,是否有結婚懷孕的打算等等,但說穿了,這些到底關求職什麼事?透過這些資訊了解的是求職者未來可能因懷孕關係所以會請育嬰留職停薪,所以可能公司人資部門評估最後是決定不錄取?
就業服務法上路後,明令規定:為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種族、階級、語言、思想、宗教、黨派、籍貫、出生地、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五官、身心障礙或以往工會會員身分為由,予以歧視;而勞動部也不斷呼籲雇主不要蒐集與就業無關的資料,何謂「非屬就業所需之隱私資料」?就業服務法施行細則第1條之1規定,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2項第2款所稱隱私資料之類別及內容為:1、生理資訊:基因檢測、藥物測試、醫療測試、HIV檢測、智力測驗或指紋等。2、心理資訊:心理測驗、誠實測試或測謊等。3、個人生活資訊:信用紀錄、犯罪紀錄、懷孕計畫或背景調查等。另外,所稱與就業有關,明定雇主於要求求職人或員工提供隱私資料時,應尊重當事人的權益,不得逾越基於經濟上需求或維護公共利益等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目的間具有正當合理的關聯。違者,依就服法第67條規定,將處6萬元至30萬元之罰鍰。(以上資料取自於http://www.taiwanjobs.gov.tw/internet/jobwanted/docDetail.aspx?uid=248&docid=25218)但很多時候,規定都只成了檯面上的謊言,私底下不管在面試或履歷表的格式裡,其實可以看出更多不合理的部份。
我自己沒待過國外也沒進外商公司工作過,不過看一些曾經在國外工作朋友所分享的經驗,台灣的履歷表很像在做身家調查,有的甚至連你家庭成員名字和工作都要寫,美其名是更了解你,但想要獲取這份工作的是你,又不是你的家人。其中的關連性我不大明白;還有一個最常見的便是前幾份工作的薪資必須要填,但公司今天要開某個職缺,應該要想願意花多少錢來請這個員工,公司本身一定會有理想的薪資範圍,但若是用先前工作薪資來定義這個員工值多少錢,坦白說不一定公平。
在幾年前即將畢業的當時,老師請了個學姐來告訴我們履歷表怎麼寫,但事隔多年早已繳回給那位美麗的學姐,因為工作關係,開始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履歷表和自傳,其實我不太喜歡稱之為自傳,因為這是為了工作要用,或許稱之為求職信會較妥當些。後來有機會進校園針對應屆畢業生辦理職場新鮮人講座,發現台下的學生不太想理我們,也曾告訴老師們,可以請學生先寫好履歷表,然後我們能免費幫他們履歷表健診,結果根本沒一個人寫來。後來發現在就業博覽會最熱門的攤位竟然是「履歷健診」以及「職涯測驗」啊!雖然在台灣,目前履歷表仍是傾向身家調查的模式,未來希望有機會能夠改變,靠大家力量跟人力銀行及政府爭取!
聽一位老師說過,求職本身也是一件工作,是需要準備的,就跟期中考期末考一樣。,然而這樣的準備可能到要畢業前,學生才有機會了解,可能有些太慢了,或許學校和跟企業能合作職場體驗或是從大學開始就讓學生開始探索未來的方向(理想是從小學就開始慢慢探索…)當然也有人說過台灣的學生不夠積極跟努力,但以我曾經也是個迷惘的人,希望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的資訊,至少可以少浪費幾年吧。有時候在邀請職業、職涯或是履歷表撰寫的講師時,除了找業界人士、人資主管以外,也可以找該科系的學長姐來分享,無論是否從事與科系相關之工作,只要他樂於分享,都能試著邀請他們,因為對學生來說,業界人士雖然有豐富的經歷,但有時學生並不那麼愛聽理論跟與他們年紀差距過多的「想當年」,所以若有和他們年紀相差不遠的人來分享,相信會更貼近學生。在提供資訊時,也要擴大範圍,本土企業及外商的相關業界人士或學長姐都可以邀請,以增加學生的知識,畢竟不是所有的資訊都能透過GOOGLE而得到答案。
講到這裡,或許有些人會說:「這就是台灣的遊戲規則,履歷表就是要寫這麼多!不寫不要找工作啊!」履歷表所有的必填欄位都是與就業有關的資料?還是公司透過這些資訊來決定誰能進入面試?當然,在面對履歷表時,你可以選擇默默填完,也可以選擇詢問公司某些欄位其填寫的必要性,有聽過人資朋友說,履歷表越詳細越能了解求職者,但說實在用家庭關係或是單身與否來評論求職者,到底是有何依據? 關於履歷表除了制式表格外,還必須具體表達自己的能力,可以的話最好附上證照等相關證明,家庭關係個人是覺得不大需要提,工作經驗上學習到什麼,列點式說明也是個不錯的方式,總之在寫求職信時,務必要了解該公司的職缺,將內容與其搭配,當然不能唬爛,否則面試時就完全破功。
有人問:「啊不過就是文化差異,所以台灣跟國外的履歷表不一樣是很正常的啊!」不不不,文化差異所產生的某些東西,若是侵害到人權或隱私,甚至可能違害到本身的工作權,那這部份是否需要修正?我想是需要的,若是某些大人們不斷告訴孩子要有競爭力,卻在履歷表上,用一些根本與能力無關的欄位來評斷求職者,甚至以此來否定求職者的能力,那麼公司究竟是想選用哪種人進公司效力呢?
下次有機會填寫履歷表時,仔細看每個欄位,是否真的都與你求職有關?而那個當下,你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P.S. 在洪士灝教授的臉書上看到他畢業的學生在NTU Garage所成立的公司,免費提供大家能產生符合歐美規格的履歷表,歡迎多加利用!https://www.himelight.com/
留言列表